2017 05/02

蚂蚁金服做技术的野心:全球互通互联

2016年,支付宝迎来的第一个“本命年”过得并不踏实,从年初的敬业福事件到年底的“圈子”事件,让这家年轻的公司在纷纷扰扰中,开始静下心来思考,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?

2016年年底,快要结束“本命年”的支付宝尝试施行班委制,并且重申专注商业和金融。进入2017年,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宣布,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,以后只做技术(Tech),帮助机构做好金融(Fin)。

今年4月底,支付宝最新版本的App中,“记录我的生活”从首屏消失。小小的改变,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:支付宝不再刻意追求“高频”。此前,蚂蚁金服旗下的另一款产品“蚂蚁聚宝”向基金公司开放了自运营平台,自己后撤,让基金公司能直接触达客户,而后续花呗、借呗和芝麻信用也将有进一步开放的举动。

看起来,蚂蚁金服正从社交和金融业务上后撤。有退则有进,支付宝正夯实商业布局,蚂蚁金服则更注重底层技术的沉淀和输出,国际化业务的步伐也并未放缓。相较表层的金融业务,底层技术的沉淀和输出或许更符合马云“中国不缺一家金融机构”的自信理念。对金融行业而言,这当然更具价值,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上空间也更大。

不为“高频”做社交

4月21日,支付宝发布新版本App,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有两个:第一,原本位于首屏正中央、供用户发布动态的“记录我的生活”消失了,搬家到“朋友”。取代其位置的,是原本首屏默认只显示两行7个功能,在新版本中经过用户自己的编辑设置,可以扩展至三行11个。

第二,对首屏头部的卡包进行了大改版。新版本中,商家会员卡、优惠券、电影票机票和各类证件被分为“卡券票证”四类,更像一个功能清晰的钱包。

这意味着“高频”不再成为支付宝刻意追求的目标。支付宝班委俞峰对上证报记者表示:“很多人说,微信支付的崛起,是高频打低频的结果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PC时代,QQ也比淘宝高频得多,为什么支付宝的市占率要高于财付通呢?”

上述两大变化,映射的是支付宝年初定下的目标:不加码社交,回归商业和金融。去年11月“圈子”事件发生时,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率一众高管正在美国考察。在美国的最后一天,蚂蚁金服的高管开了一天的战略会。

2016年12月,支付宝事业群尝试班委制。2017年春节过后,蚂蚁金服召开了集团层面的战略会。几次战略会的成果,是支付宝决定回归商业和金融,以及在业务层面确立了“三要三不要”的价值观。

所谓的“三要”,就是要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和客户;要只做别人不想做、不能做、做不好又不得不做的事情;要让数据成为决策的主要依据。业务“三不要”是:不要以牺牲信任感安全感为条件;不要上帝视角;不要没有取舍。

“支付宝有自己的使命,就是处理与钱相关的事情。”俞峰认为,“但此前一段时间,我们不够聚焦。经过战略会的讨论,我们思考的是,如果仅做一件事情,支付宝要做什么?结论就是未来很长的时间,支付宝的主业是处理与钱相关的事情。”

“当然用户在处理与钱相关的事情时,可能会牵扯到一些社交的因素,比如已下线的产品‘借条’、‘AA收款’,其实‘蚂蚁森林’广义上也是社交产品。但是,这些不是支付宝的主业,支付宝不能脱离了主业去做社交产品。”俞峰指出。

在支付宝的新版本中,卡包之所以与扫一扫、付钱、收钱一起放在首屏最显眼的位置,蕴含着支付宝商业棋局的布局。据悉,支付宝已在内测新版会员卡的功能,首次尝试线上线下打通。比如,用户在某品牌的线下门店办了一张会员卡,以后在天猫旗舰店也能使用。这样一来,支付宝卡包的功能性会得到增强,天猫会员体系也将渗透到线下。

新版支付宝首页的功能区默认还是两行,是否新增为三行取决于用户自己的需求和习惯,这个选择权完全在用户。俞峰指出:“我们不能再以上帝视角,替用户做决定了。未来,支付宝还将模块化,用户应该有打叉的权利,不想要的功能可以卸载。比如你不想要‘余额宝’这一功能,没问题,可以卸载。”

如何理解“只做技术”

蚂蚁金服CEO井贤栋1月份在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公开表示,尽管“FinTech”一词很火,但蚂蚁金服更愿意用“TechFin”来定义自己,未来将只做技术(Tech),支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(Fin)。

此后,蚂蚁金服不断对外释放这一信号。4月22日,彭蕾在出席2017哈佛中国论坛时表示,蚂蚁金服追求的并非用金融赚钱,而是致力于用技术使得金融更具包容性。

蚂蚁金服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为“金融服务”而非“蚂蚁金控”,也从未对外宣称自身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。但成立后的两年多来,蚂蚁旗下已囊括了除信托之外的所有金融牌照,给一些金融机构的观感也是“竞”大于“合”。

“我们想用Tech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,但客观地说不是所有金融机构一开始就买账,技术不走出实验室也无法优化,所以我们就想自己先播种一块试验田,做成之后再现身说法。但由于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,一旦涉足就要申领牌照。”俞峰对记者表示,“当然,外界认为我们是金融公司,也与过去我们对外传递的信号不清晰、执行层面有偏差不无关系。”

在蚂蚁金服内部人士看来,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并非玩文字游戏。这一定位是经过各个层面的战略会讨论最终确定的。在TechFin的语境下,Fin是为Tech服务的,做金融业务是为沉淀底层技术,而在FinTech的语境下,Tech只是资源,仅仅是Fin提出需求后进行开发。

只做技术(Tech),是否意味着蚂蚁金服将从目前所从事的金融业务上全面撤出?俞峰强调:“蚂蚁金服目前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,目的并不在金融本身,因为中国不缺一家金融机构,这不是蚂蚁金服的使命。我们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,去沉淀底层的技术,这些技术也会开放地去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。”

有退有进,全球互联互通

不加码社交,只做技术(Fin),表面上看蚂蚁金服的业务在收缩。在俞峰看来,进与退是相对的,有退就有进。就像支付宝成立班委制后,看上去决策慢了,但执行起来不再是靠以往的说服,而是达成一致后的信服,从实现结果来看可能会更快。

3月下旬,蚂蚁聚宝向基金公司开放了自运营平台,使得基金公司可以直接触达用户,打响了今年开放的第一枪。记者了解到,接下来花呗、借呗和芝麻信用等业务都有进一步开放的举措。

将借呗等业务开放,固然有自身业务层面的考虑,如自有资金的杠杆率上限等,但本质上是符合蚂蚁金服用技术(Tech)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(Fin)的定位的。

同时,支付宝在“全球收全球付”上也未曾放慢脚步,这也是马云倡导的eWTP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。“全球收全球付”不仅限于中国游客出境游时用支付宝扫码、退税和打车,其本质是全球资金网络的互联互通,比如美国和墨西哥、印度和菲律宾之间也能织起这张网。

目前,印度版“支付宝”PayTM已经拥有超过2亿用户,蚂蚁金服也正与泰国版“支付宝”Ascend Money讨论技术输出和对接事宜。2月,蚂蚁金服注资菲律宾最大数字金融公司Mynt,此后又与印尼Emtek集团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,开发移动支付产品。

在韩国,蚂蚁金服与即时通讯软件Kakao合作,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后者的股东。

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郏航透露:“蚂蚁金服的技术输出和投资版图还会扩展。最终目的是互通,比如PayTM的用户来中国旅游,在支持支付宝的商户能直接扫码付款,用户付的是印度卢比,商家收到的是人民币。中国的支付宝用户去泰国的7-11便利店,也能直接扫Ascend Money的码。”

返回列表>>